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海外公司注册

境外投资必看|美国通过大而美法案,中企投资受哪些影响?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07-04
美国国会参议院7月1日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在此期间,参议员们就数十项拟议的立法修改进行了投票。总统万斯在50票赞成、

美国国会参议院71日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在此期间,参议员们就数十项拟议的立法修改进行了投票。总统万斯在50票赞成、50票反对的“平票”情况下,投出了“打破僵局”的一票,使得该法案获得通过。

 

该法案虽有减税、削减部分福利支出等内容,但预计将大幅增加国家债务,还引发了党内分歧,马斯克更是激烈抨击。美国社会对此反应强烈,民众对法案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忧心忡忡。目前,法案已进入众议院审议阶段,其未来走向备受关注。而对于广大投资人士,尤其是关注美国市场的中企来说,该法案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可能给中企在美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今天小奥和大家聊聊现在对中企投资有哪些影响。

 

一、排他性条款全面收紧

OBBB法案的一大显著特点,便是在多个维度全面收紧了排他性条款,将中国企业硬生生地排除在税收抵免的大门之外。从股权比例到技术合作,从资金流到许可协议,美国可谓是层层设卡。就拿许可协议来说,法案专门新增条款规定,一旦一家企业与中国公司的技术许可协议金额超过100万美元,该企业就会丧失获得补贴的资质。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此前通过在美投资建厂、合资经营或者技术授权等方式来寻求同等补贴待遇的路径,如今已被彻底压缩,几乎没有了施展空间。

美国此举,显然是想在新能源领域削弱中国企业的参与度,为本土企业和其盟友企业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补贴退坡的双刃剑

然而,补贴退坡这把"双刃剑",却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虽然补贴退坡会导致美国新能源市场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竞争环境反而呈现出利大于弊的态势。在之前的IRA法案中,中国企业就因为"原产地规则""关键矿物限制"等条款,很难获得相应的补贴。而如今OBBB法案推动的补贴全面退坡,让那些高度依赖补贴的日韩电池企业等失去了原本的不对称补贴优势。在低补贴甚至零补贴的环境下,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成本优势得以充分放大。凭借着成熟的产业链、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反而有望占据主动地位,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这一系列变化,中国企业既需要正视眼前的挑战,积极调整在美发展策略,减少对美国补贴政策的依赖;更要抓住补贴退坡带来的竞争机遇,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国内也应继续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完善产业链布局,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拼搏提供坚实的后盾。相信在这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变局中,中国企业定能凭借自身的韧性和实力,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4.png

 

三、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重构

面对系统性挑战,中企需从战略层面构建应对体系

1.政策窗口期把握

利用法案给予的1-2年过渡期,加速推进已获批项目。

2.技术创新突围

加大在美研发投入,申请本土专利。比亚迪已在加州设立电池研发中心,主攻固态电池技术;隆基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组件技术自主化,以满足法案要求。

3.市场多元化布局

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通过“第三国出口”规避限制。晶澳科技在越南扩建的5GW组件厂,可辐射北美和欧洲市场,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

4.合规体系升级

建立跨部门合规团队,实时监控美国政策变化。参考特斯拉应对策略,通过游说和法律诉讼争取权益。

 

尽管法案短期内给中企带来压力,但其影响并非单向。一方面,美国新能源市场的萎缩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有望在无补贴时代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法案推动的 “友岸外包” 政策可能为中企与盟友国家的合作创造空间,例如通过合资企业或技术授权进入美国市场。

 

总体而言,“大而美”法案标志着美国对华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中企需在合规风险、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之间寻找平衡,同时密切关注法案后续实施细则及中美博弈的动态变化。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添加小奥哦。

上一篇:低成本注册英国公司:省钱攻略和下证仅需24小时的秘密
下一篇:暂无
热门服务和内容
推荐文章

业务咨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Copyright © 2002-2025 深圳奥尔赛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粤ICP备2024348749号
    电话咨询:13392441267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