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被卡资金?别让ODI备案成为你的致命漏洞!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07-30
近几年,国内涌起了企业出海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正在开拓海外机会。202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308亿美元,新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科技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领域。
但是企业出海必然涉及到资本的跨境流动,如何让企业资金合法合规的配合出海需求呢?当然是ODI,企业境外直接投资。
一、什么是ODI?
ODI(境外直接投资),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境内企业去海外开展投资活动时,需要完成的一项合规登记。
具体而言,只要涉及通过新设公司、并购企业、参与项目投资等方式,获取境外企业或项目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都得按规定向国内主管部门办理ODI备案。
不管是去海外建工厂,还是收购当地的公司,只要符合上述情况,ODI备案都是必须走的流程。
二、不办ODI备案的后果
了解了ODI的基本定义,可能有朋友会问:不办ODI备案行不行?其实这里面的风险可不小,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资金跨境流动受限
没办ODI备案,企业的资金无法通过银行合法汇到境外;日后境外项目盈利了,利润想汇回国内也会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返程投资难以实现
若境内企业的境外子公司有返程投资国内的计划,没有ODI备案手续的话,这一计划根本无法推进。尤其对于有海外上市规划的企业,这一点必须提前重视。
错失政府补贴与奖励
我国不少地方对出海企业有相关的补贴和奖励政策,但要享受这些福利,ODI备案是前提条件。没办备案的话,这些扶持政策就只能错过了。
面临相关惩戒措施
未办理ODI备案就进行境外投资,境内主体可能在一定时限内被禁止所有境外投资行为。相关主管部门还有权责令中止或停止项目实施、限期改正,对企业及有关责任人处以警告;若构成犯罪,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审核不通过的常见原因
但在办理ODI备案时,有时会遇到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具体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审核不通过呢?
❌项目材料不完整不合规
提交的材料中,若公司财务报表、合同协议、项目资金来源证明等关键文件缺失,或信息有误、文件格式不符合要求,审核部门很可能直接不予受理。
❌项目踩了政策红线
如果项目涉及的行业有政策性限制,或者运营方式与我国现行投资政策相冲突,审核部门会对项目合规性产生质疑,进而不予通过。
❌资金来源不明
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透明度是审核重点。若企业无法提供清晰的资金来源证明,或资金流动存在疑点,审核不通过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审核没通过的应对方案
遇到ODI备案审核不通过的情况,企业不用太着急,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完善材料,补充修正
根据审核部门的反馈,针对缺失的材料及时补全,对有误的信息进行修正,同时注意文件格式要符合要求,确保所有材料齐全、准确。
✅核查合规性,优化调整
重新核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若涉及受限行业,可考虑调整投资比例等方式;对项目运营模式进行合规性优化,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机构设计合规架构。
✅理清资金来源,强化证明
重新梳理资金的来龙去脉,补充详细的证明文件,比如完整的银行流水、资金相关合同协议、完税证明等,确保资金链路清晰、合法合规,满足审核要求。
别看流程多,做好了就是给海外业务上保险:资金流动顺畅、政策福利能拿、返程布局有路、风险可控。
目前新能源、数字科技等行业的出海项目,还能享受备案绿色通道和额外政策倾斜。符合条件的企业,千万别错过这波红利。如果你正在办备案,遇到材料不全、不知道能不能过审,欢迎添加小奥获取一对一专业服务,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