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圳算法、大模型备案材料、流程全指南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07-11
AI已经融入了大众生活,算法也随之成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但有好就有坏,随之而来的一些列问题打得大家措手不及,算法备案便应运而生。想顺利完成算法和大模型备案?深圳又有哪些政策呢?如果你想要找寻答案,就赶紧和小奥一起来看看这篇指南吧。
一、政策背景
1.国家层面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生成式 AI 服务提供者履行备案义务,安全评估、内容标识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则剑指算法推荐服务,违规者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值得注意的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2025年9月施行),强调要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让内容可追溯性更强。
2深圳地方政策
《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设立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与测试平台建设。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强调“做好大模型备案指导与服务”,并通过“训力券”等政策支持企业合规发展
二、哪些算法需要备案?
生成合成类(大模型、深度合成技术)
排序精选类(搜索排序、热搜榜单)
检索过滤类(内容审核、关键词拦截)等算法,只要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都得备案。
备案主体分两类
直接向公众提供算法服务的企业(比如运营APP、网站的公司)
为其他企业提供算法技术支持的服务商(像API接口提供商)。
三、备案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法人及算法安全责任人身份证件;
算法安全责任人工作证明(需体现与算法相关职责);
《算法备案承诺书》《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模板可在备案系统下载);
ICP备案号或ICP许可证。
《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
《拟公示内容》
《语料安全评估报告》
《模型安全评估报告》
这四个文件都很难撰写,要求多且细致,尤其是《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堪称最复杂的一项,包含160多项评估指标,从算法原理到风险防控面面俱到,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找小奥帮忙哦,奥尔赛斯有专业的团队,十多年的备案经验,助您顺利备案。
四、备案流程
第一步:注册与主体备案
登录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系统(https://beian.cac.gov.cn),先完成企业账号注册,上传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资质。接着填写算法安全责任人信息,上传承诺书和主体责任说明,提交后等待初审。
第二步:填报算法信息
根据实际业务勾选算法类型(如生成合成类),填写算法名称、上线时间等基础信息,上传自评估报告等技术文件。系统右侧有详细填写说明,逐项核对更保险。
第三步:关联产品功能
服务提供者要明确算法应用在哪些APP或网站,标注具体访问路径;技术支持者需说明服务对象和频率。务必确认ICP信息与企业主体一致,避免信息mismatch。
第四步:审核与公示
一审(7个工作日):检查材料完整性,有问题会通知整改
二审(10-14个工作日):深入评估算法安全性,通过后提交国家网信办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即可获得备案号,记得在产品显著位置展示备案号和公示链接
五、备案后还要做什么?
拿到备案号不是终点,持续合规才是关键。
1.AI生成内容必须加"AI生成"标识,文本可放在首尾,视频可在片头标注。
2.产品首页和设置页面需展示备案号及链接,方便用户查询。
3.每季度抽检算法输出内容,日志至少保存6个月;算法重大变更(如模型升级)要30日内重新备案;每年还要向网信办提交年度安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