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怎么办理?流程、材料全指南(附政策补贴)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09-19
2025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第十二批深度合成算法备案信息中,全国共有389款深度合成产品通过审核,其中服务提供者相关产品占比超七成,备案范围全面覆盖文本生成、图像合成、音视频制作等多模态技术场景。
当前,深度合成算法已从技术探索阶段全面融入社会大众生活中,成为各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支撑工具,而算法备案作为监管层明确的合规要求,已正式成为行业主体开展相关业务、保障技术安全应用的必选项,今天小奥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怎么办理。
一、为啥要做算法备案?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2023年1月施行)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在提供服务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8月施行)直接把生成式AI算法备案纳入强制要求,没备案的产品根本没法合规上线。
⚠️ 关键警示:未备案不仅可能被警告、罚最高100万,还会被暂停服务甚至下架!
二、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流程
1️⃣ 登官方系统
打开「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https://beian.cac.gov.cn),用企业账号登录,避免个人账号信息错漏。
2️⃣ 填主体信息
按实际填企业基本信息(注册地址、经营范围)、营业执照关键页、法定代表人信息,还有算法安全责任人的身份和工作证明,注意所有信息要和资质文件一致,别后续补改。
3️⃣ 填算法信息
先填基础属性(算法名称、应用场景),再填详细属性(技术原理、数据来源),提前梳理好算法逻辑,确保描述准确。
信息的填写至关重要,尤其是评估材料的撰写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帮忙,不然容易踩坑被驳回,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小奥获取1对1专业指导哦
4️⃣ 产品及功能信息
服务提供者角色的填报人员需关联产品及功能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者角色的填报人员需填报技术服务方式。
5️⃣ 提交等审核
初审由属地网信办查材料完整性,有问题会通知补充;复审由中央网信办组织专家评风险和社会影响,一般1-2个月出结果。
6️⃣ 公示备案号
审核通过后会生成唯一备案号,记得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附上公示链接,方便用户查询。
三、备案关键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
法人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算法安全责任人身份证明及工作证明
ICP备案证明或ICP经营许可证
算法备案承诺书(需加盖公章)
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
技术文档
拟公示内容
产品关联材料
服务提供者:关联 APP、小程序等产品,填写功能路径、用户量及备案编号公示位置。
技术支持者:填报技术服务方式及服务对象。
四、政策补贴与奖励
对于算法备案,很多城市会动态调整补贴金额,各地政策差异大,企业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哦。
1.国家层面激励
入选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典型案例的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
2. 地方层面激励
深圳市:对纳入《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的算法,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
北京市:获得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支持。
成都市:支持企业开展国家人工智能算法备案,企业完成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给予50万元奖励;企业完成国家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给予5万元奖励。
五、常见问题与风险提示
Q:未备案有何后果?
A: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最高100万元)、暂停服务等处罚,典型案例包括某平台因未标注AI生成内容被下架。
Q:境外企业如何备案?
A:若服务境内用户,需与境内主体合作完成备案;仅服务境外用户则无需备案。
Q:备案材料需保密吗?
A:技术细节仅监管部门可见,备案编号及公示内容向社会公开。
关于算法备案今天就聊到这里了,你的企业如果正在推进备案,或是对材料/补贴有疑问,欢迎添加小奥咨询,专业团队会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