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算法备案解析:重要性+备案情形判断+具体流程一览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11-13
科技飞跃发展,AI人工智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在资质办理行业对算法备案的管控也更加严格且高要求,
为什么会如此呢?
我们从具体的例子中去直观理解算法备案的重要性。
假设一家公司为快速训练模型,未经严格清洗便使用了大量从互联网抓取的语料。如果这些语料中混杂着虚假信息,大众接受到终端信息从源头就不切实真假难辨。
又比如,一段由AI生成的带有偏向煽动性的虚假视频通过矩阵式传播,引发大规模的骂战和不良影响。
进行算法备案时,其涉及到的语料安全与生成内容安全等评估,就是对这类算法问题进行重点抽检核查,以确保生成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回到算法备案上,到底哪些情形需要进行备案呢?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
这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领域。只要面向中国境内公众提供具有对话、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生成能力的服务,无论您是模型开发者还是接入第三方API的服务提供者,原则上都需要备案。
例如开发了一款类似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或App直接与之对话,生成文章、代码、解答问题。
又例如AI绘画类型的App或是某公司运营着一个平台,此平台为用户提供AI辅助生成新闻稿、营销文案、社交媒体帖文等服务等类型都属于此类备案范围。

2. 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
这类服务通过个性化算法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从而可能影响公众舆论。
例如利用算法分析用户兴趣,个性化推送新闻资讯和热点内容;以及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广大用户每天看到哪些视频内容,具有极强的舆论塑造能力;其搜索结果排序算法直接影响用户获取信息的优先顺序和范围等情形都属于这类算法
3. 其他关键类型的算法服务
个性化定价算法(大数据杀熟),例如打车类程序,使用算法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手机型号、所在区域等因素动态调整打车价格。注意: 这类算法不仅需要备案,其行为本身也受到严格监管,禁止不合理的价格歧视。
调度决策算法(影响劳动者权益),例如外卖平台“快送”的订单派送算法,它决定为哪位骑手派送哪个订单、路线规划以及超时处罚等,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量和收入。
内容过滤与审核算法,例如所有大型社交平台都有一套自动识别和过滤色情、暴力、违法信息的算法系统。虽然这属于安全措施,但由于其大规模处理公众信息,通常也被要求纳入备案范围以供透明度审查。
了解以上算法备案情形后,我们来看看算法备案具体的流程与步骤!
备案准备(关键材料)
《算法备案承诺书》
《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
《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
《拟公示内容》
系统填报
通过算法备案系统(beian.cac.gov.cn)在线填报主体、算法及产品信息。
安全评估
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进行,重点包括:
语料安全(人工抽检4000条,合格率≥96%;技术抽检10%语料,合格率≥98%)。
生成内容安全(人工/关键词/分类模型抽检各1000题,合格率均≥90%)。
问题拒答(应拒答题目拒答率≥95%;非拒答题目拒答率≤5%)。

材料审核
省级网信办初审材料并组织技术评测,通过后上报中央网信办复核终审。
备案公示
审核通过后获得备案号,并在服务界面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