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模型备案、算法备案流程及条件指南
作者:小奥 | 发布时间:2025-09-11
当生成式AI技术迈入大众生活,我国AI领域的治理体系亦同步完成从精细化运营战略。如今算法备案与大模型备案已绝非企业可选择性跟进的加分项,而是直接决定其能否叩开市场大门、抢占竞争高地的硬性“通行证”,它不仅是产品合规上架的门槛、参与国家级项目竞标与政府采购的核心凭证,更是企业申领专项政策扶持、享受产业红利倾斜的关键密钥。
今天小奥就给大家整理了2025年大模型备案、算法备案流程及条件全指南,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起来吧。
一、为什么要做备案?
从政策层面看,算法备案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大模型备案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规范技术披露、数据安全管理和算法透明化,既保障用户权益,也为行业划定"安全红线"。
更实际的是,备案直接关系企业命脉:
1. AI类APP、小程序上架必须提供备案凭证
2. 政府采购、大型企业合作时备案资质是硬性要求
3. 全国多省市还针对备案企业推出奖励补贴政策
二、算法备案
1. 哪些企业需要做算法备案?
算法备案不是所有算法都得做,只要是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就得办理。简单说,如果你符合以下场景,就必须办:
行业:互联网、金融、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算法推荐企业
服务:运营短视频、网络直播、小程序等平台,或提供公众账号管理服务
算法类型:使用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生成合成等算法
特殊情况:合作方要求提供备案凭证、计划进入政府采购市场
2. 前期材料准备
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ICP备案证明、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算法备案信息采集表》、《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APP/小程序的应用商店链接、产品功能说明书。
材料准备不可马虎,87%的人备案没通过就是因为材料缺失或者撰写《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没有写好,如果你不放心,欢迎添加小奥,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为你1对1指导,全流程跟进。
3. 办理流程
提交主体备案
撰写《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表》并在系统提交。
等待主体审核
通常5-7个工作日出结果,审核通过就可以进行算法备案。
填报算法与产品信息
根据网页信息进行填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撰写《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和《拟公示内容》
审核与公示
属地网信办7-10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公示无异议即完成
三、大模型备案
1. 哪些情况必须做大模型备案?
无论是自主研发大模型、基于开源基座微调,还是调用国内闭源模型开发应用,只要提供生成式AI服务且具备舆论属性,都需备案。
2. 大模型备案的关键信息
①线下操作,需提交纸质版+电子版材料(各地要求不同,我们可提供属地化清单)
②属地网信办初审→中央网信办核验,涉及多部门协同
③4-8个月(材料完善度直接影响进度)
④唯一备案号格式为"属地-模型名称-日期",需以中央网信办公布名单为准
3. 企业申报3个核心条件
①注册地在当地的独立法人,经营正常无不良信用
②具备研发能力,达到特定技术指标(参数量、应用场景等)
③需准备备案证明、研发投入证明、算力合同等材料
四、算法备案和大模型备案的区别
(一)备案适用主体
算法备案:面向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潜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方。
大模型备案:聚焦于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主体。
(二)备案核心关注点
算法备案:重点关注算法推荐服务的透明程度与可审计特性。
大模型备案:核心围绕大模型的可靠性能、可追溯属性及伦理合规要求。
(三)备案操作流程
算法备案:需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完成信息填报,并提交备案申请。
大模型备案:需提交备案申请表及配套材料,依次经过初审、技术检测、专家评估、复审等流程环节。
当前AI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备案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早备案不仅能规避下架、合作受限等风险,更能抢占政策红利先机。
如果你在备案中遇到这些问题:
❌材料撰写反复修改仍不通过
❌不清楚属地审核偏好和隐形要求
❌想提前规划补贴申报策略
欢迎添加小奥咨询,还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获取1对1专业备案规划服务哦。